記憶蘇繡,煙雨女子
煙雨的江南,幾名翩若驚鴻的女子輕挑慢捻著絲線在如海波平滑的絲綢上來回穿梭。刺繡著一幅幅躍然于薄紗、絲綢間的壯麗景色、秀麗女子、小橋流水人家。蘇州兩千五百年的蘇州文化中,女紅們用她們的纖纖玉指、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工藝品,讓“蘇繡”蜚聲海外。
“蘇繡”被稱為針尖上的奇跡,純手工的蘇繡更是一種藝術品。“蘇繡是一種心靈藝術”,復雜的工序,很考驗女紅的眼力、手指靈活、色彩的靈敏度、構圖能力。
在春秋時期,蘇州美女在學習琴棋書畫之余,突發奇想用五彩的絲線把優美的畫作繡到衣服、枕套、錢包上。在煙雨朦朧的蘇州,婀娜的美女打著油紙傘,繡衣榴裙、黑發如絲、步態裊裊,宛如仙女下凡,讓郎君好生歡喜。蘇繡的出現,讓人對這藝術品驚嘆不已,于是乎蘇繡便廣為流傳,閨閣女子紛紛加入女紅的陣列,學起工序細膩的刺繡藝術。
蘇繡作品針法精細、色彩雅麗、圖案靈動,刺繡技巧能夠總結為精絕八字“平、光、齊、勻、和、順、細、密”,若想做好這八字,女紅們需孜孜不倦地練習和經驗的豐富與積累。上等的蘇繡作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才能夠繡出細節分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佳作。
唐代時期,蘇繡可謂達到了鼎盛,尤其深得后宮佳麗、公主的喜歡。唐朝皇宮奢華榮耀,蘇繡的絲線也作了進一步的變化,人們對金絲銀線趨之若鶩。深宮麗人穿著蘇繡的榴裙襯托得分外嬌美,刺繡的圖案活靈活現、色彩豐富,在陽光下閃耀奪目。李白對此亦不由著迷,感懷之下吟詠“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
蘇繡曾經繁盛一時,全盛之期家家戶戶養蠶,女人們在家織布刺繡。女紅們日復一日、不知疲倦地刺繡“畫作”,把她們一生都獻給了蘇繡。一幅好的蘇繡作品更是要傾注了女紅濃濃的深情,才能稱得上沈博絕麗。
隨著時代的發展,機器時代的到來,機器刺繡漸漸取代了傳統的純手工,女紅也變得陌生,面臨被時代的淘汰的危機,純手工的蘇繡變得鳳毛麟角。“嬌古蘇繡”是現時代的蘇繡“記憶”,始終秉承“一針一繡藝,一線一夢境”的理念,其作品由技藝高超的繡娘完成,作品活靈活現,意境深遠,文化博遠,深得古典蘇繡文化的精髓,被蘇繡愛好者所稱道。